[logy]
近期對Fine Dining有些提不起勁,不過意外得到了logy的位子時,還是欣然赴會。
從開幕起,Logy的風格一直是我喜歡的樣貎,甚至在初訪的時候,認為比東京的姊妹店Florilege更讓我喜歡。
有一句話,「好吃不過餃子」。
日常主食,不就是澱粉(麵皮)、蛋白質(肉餡)、青菜(蔥)的組合,對外國人,漢堡亦然,對台灣的我們,魯肉飯亦然。
以好吃出發,可以很簡單。
許多人不見得喜歡Fine Dining,「裝模作樣」、「整色整水」、「不知道在吃什麼」、「貴」等等...
Fine Dining,要比好吃,再多一點點什麼。
不同的價格,我們會期待得到不同的東西,每個人的期待不同,所有同樣的餐廳評價經常就會兩極化;如果期待飛天遁地的美味,就難免要失望。
成功的Fine Dining體驗,是一種趣味,廚師籍由所設計的菜單,表達他對不同食物組合的想法,顏色和陳列是他對美感的表達。
當然啦,有些體驗,像是片鴨的時候吟詩,我是謝敬不敏。
田原主廚的菜,味道乾淨。外型也美,有一種雪國的冷和孤獨,對我來說,這樣食物的體驗便是美好的。
附上初訪:
https://m.facebook.com/permalink.php?story_fbid=577663966031438&id=134387527025753&comment_id=577664859364682&reply_comment_id=577665249364643&comment_tracking=%7B%22tn%22%3A%22R1%22%7D